懒人听书,小说阅读网免费小说,完美世界辰东 http://www.zouche.com.cn 苗嶺靈藥 千年神奇 Mon, 16 Mar 2020 17:10:0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1 2016年三伏天灸時間表 http://www.zouche.com.cn/?p=335 http://www.zouche.com.cn/?p=335#respond Wed, 15 Jun 2016 02:30:41 +0000 http://www.zouche.com.cn/?p=335 2016年三伏天為:

頭伏2016-7-17至2016-7-26

中伏2016-7-27至2016-8-15

末伏2016-8-16至2016-8-25

]]>
http://www.zouche.com.cn/?feed=rss2&p=335 0
為何“冬病夏治”效果好 http://www.zouche.com.cn/?p=256 http://www.zouche.com.cn/?p=256#respond Tue, 28 Oct 2014 07:20:25 +0000 http://www.euku.net/huaao/?p=256 根據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的理論,冬季寒冷的氣候對人體傷害較大,加上人體陽氣不足,很容易患上述疾病,而且難以痊愈。而夏天是疾病緩解期,加上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旺盛,尤其在三伏天,人體皮膚的腠理完全開泄,選取特定的穴位進行敷貼,所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對相應的臟腑起到扶正去邪的效果,增強機體免疫力,減少冬天發(fā)病次數,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
http://www.zouche.com.cn/?feed=rss2&p=256 0
2014年三伏天灸時間表 http://www.zouche.com.cn/?p=184 http://www.zouche.com.cn/?p=184#respond Mon, 20 Oct 2014 14:59:56 +0000 http://www.euku.net/huaao/?p=184 2014年三伏天為:

頭伏2014-7-18至2014-7-27

中伏2014-7-28至2014-8-6

末伏2014-8-7至2014-8-16

]]>
http://www.zouche.com.cn/?feed=rss2&p=184 0
2013年“三九”天灸治療時間 http://www.zouche.com.cn/?p=182 http://www.zouche.com.cn/?p=182#respond Mon, 20 Oct 2014 14:58:40 +0000 http://www.euku.net/huaao/?p=182 2013年“三九”天灸治療時間

  引九:2013年12月15日–2013年12月22日
 
  一九:2013年12月23日–2013年12月31日
 
  二九:2014年01月01日–2014年01月09日
  
三九:2014年01月10日–2014年01月18日
  
加強:2014年01月19日–2014年01月27日

]]>
http://www.zouche.com.cn/?feed=rss2&p=182 0
2013年三伏天灸時間 http://www.zouche.com.cn/?p=180 http://www.zouche.com.cn/?p=180#respond Mon, 20 Oct 2014 14:58:09 +0000 http://www.euku.net/huaao/?p=180 2013年7月13日——2013年7月22日(頭伏)

2013年7月23日——2013年8月11日(中伏)

2013年8月12日——2013年8月21日(末伏)

]]>
http://www.zouche.com.cn/?feed=rss2&p=180 0
關于穴位敷貼 http://www.zouche.com.cn/?p=176 http://www.zouche.com.cn/?p=176#respond Mon, 20 Oct 2014 14:57:02 +0000 http://www.euku.net/huaao/?p=176 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yī)經絡學說為理淪依據,把藥物研成細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涼油、藥液甚至唾液調成糊狀,或用呈凝固狀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黃醋、米飯、棗泥制成軟膏、丸劑或餅劑,或將中藥湯劑熬成膏,或將藥末散于膏藥上,再直接貼敷穴位、患處(阿是穴),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chuàng)痛穴位療法。它是中醫(y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鄧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它經歷了無數次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發(fā)展過程,有著極為悠久的發(fā)展歷史。

發(fā)展歷史

早在原始社會里,人們用樹葉、草莖之類涂敷傷口治療與猛獸搏斗所致的外傷而逐漸發(fā)現(xiàn)有些植物外敷能減輕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傷口的愈合,這就是中藥貼敷治病的起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對穴位貼敷療法的作用和療效已有一定的認識逐步運用于臨床。

晉唐時期,穴位貼敷療法已廣泛地應用于臨床。

宋明時期,中藥外治法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極大地豐富了穴位貼敷療法的內容。

清代,可以說是穴位貼敷療法較為成熟的階段,出現(xiàn)了不少中藥外治的專著,且把穴位貼敷療法治療疾病的范圍推及到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統(tǒng)治百病”的論斷。

建國以來,專家學者們對歷代文獻進行考證、研究和整理,大膽探索,不但用本法治療常見病,而且應用本法治療肺結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壓、傳染病以及其他疑難病種。如用抗癌中藥制成的化瘀膏,外用治療癌癥取得了可靠效果.不僅有止痛之效,而且還有縮小癌瘤之功。尤其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許多邊緣學科及交叉學科的出現(xiàn),為穴位貼敷療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運用現(xiàn)代生物、物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療作用的儀器并與穴位貼敷外治協(xié)同運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進藥物吸收為主,且使用方便的器具。尤為可喜的是開始注意吸收現(xiàn)代藥學的成果,用來改革劑型和貼敷方式:有加入化學發(fā)熱利后配制成的熨貼劑,如代溫灸膏等;用橡膠和配合劑(氧化鋅、凡士林等)作為基質,加入中藥提煉的揮發(fā)油或浸膏制成的硬膏劑;使藥物溶解或分解在成膜材料中制成的藥膜狀固體帛制劑或涂膜劑,如斑螫發(fā)泡膜等;還有在貼敷方中加入透皮吸收促進劑來促進治療性藥物高效率地均勻持久地透過皮膚的貼敷劑。

作用機理

穴位貼敷療法的作用機理比較復雜,我們認為其可能的機理有如下三個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與調節(jié)作用;二是藥物吸收后的藥效作用;三是兩者的綜合疊加作用。
(一)穴位作用

  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jié),溝通表里,貫穿上下”,是人體營衛(wèi)氣血循環(huán)運行出人的通道,而穴位則是上述物質在運行通路中的交匯點,是“肺氣所發(fā)”和“神氣游行出人”的場所。根據中醫(yī)臟腑一經絡相關理論,穴位通過經絡與臟腑密切相關,不僅有反映各臟腑生理或病理的機能,同時也是治療五臟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點。各種致病之邪滯留在人體內部,臟腑功能受到損害和影響,致使經絡澀滯,郁而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則百病生焉。此時,可能在經絡循行部位(尤其在其所屬腧穴部位)出現(xiàn)麻木、疼痛、紅腫、結節(jié)或特定敏感區(qū)(帶)等異常情況。而運用穴位貼敷療法,刺激和作用于體表腧穴相應的皮部,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以通郁閉之氣……以散瘀結之腫”,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對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tài),產生良好的治療和凋整作用,從而達到以膚固表,以表托毒,以經通臟,以穴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的。
(二)藥效作用

  清·徐大椿曾說:“湯藥不足盡病………用膏藥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活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服藥尤為有力”。貼敷藥物直接作用于體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熱拔毒,消腫止痛,止血生肌,消炎排膿,改善周圍組織營養(yǎng)的作用。還可使藥物透過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過經絡的貫通運行,聯(lián)絡臟腑,溝通表里,發(fā)揮較強的藥效作用。正如《理瀹駢文》所言:“切于皮膚,徹于肉里,攝入吸氣,融入滲液”。并隨其用藥,能祛邪、拔毒氣以外出,抑邪氣以內清;能扶正,通營衛(wèi),調升降,理陰陽,安五臟;能挫折五郁之氣,而資化源。

  我們知道影響藥物透皮吸收的因素除藥物的理化性質和藥理性質外,還與皮膚所固有的可透性有密切的關系?,F(xiàn)代醫(yī)學已證明,中藥完全可以從皮膚吸收。經穴皮膚吸收藥物的主要途徑為:一是透皮吸收,通過動脈通道,角質層轉運(包括細胞內擴散和細胞間質擴散)和表皮深層轉運而被吸收,藥物可通過一種或多件途徑進入血液循環(huán);二是水合作用.角質層是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其含水量為環(huán)境相對溫度的函數、中藥外敷“形附麗而不離”,“氣閉藏而不泄”,局部形成一種汗水難以蒸發(fā)擴散的密閉狀態(tài),使角質層含水量從5%~15%增至50%,角質層吸收水分后使皮膚水化,引起角質層細胞膨脹成多孔狀態(tài)而使其緊密的結構變得疏松,易于藥物穿透。研究證明藥物的透皮速率可因此增加4~5倍,同時還可使皮溫從32℃增至37℃,加速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三是表面活性劑作用,貼敷藥物中所含的鉛皂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可促進被動擴散的吸收,增加表皮類脂膜對藥物的透過率;四是芳香性藥物的促進作用,貼敷方中的芳香類藥物,多含揮發(fā)性烯烴、醛、酮、酚、醇類物質,其較強的穿透性和走竄性,可使皮質類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
(三)綜合作用

  穴位貼敷療法是傳統(tǒng)針灸療法和藥物療法的有機結合,其實質是一種融經絡、穴位、藥物為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而不僅僅是單純某一因素在起作用。

  我們知道,一般情況下內服某藥物能治某病,用某藥外敷也同樣治某病,如內服芒硝可治便秘,用芒硝敷臍也能治便秘。但有時也有例外,即外用某藥貼敷能治某病,但內服某藥卻不能治某病,如蔥白效臍可治便秘,但蔥白內服卻不能治便秘。另外穴位貼敷療法中單用一種藥物,如炒蔥白、炒鹽、大蒜等外敷患處來治療證型不一的疾病的情況有許多。一種藥物治療多種證型的疾病,僅從辯證施治和藥物性味主治上考慮是難以理解的,我們認為除了中藥的有效生物活性物質外,還有溫熱刺激作用和經絡腧穴本身所具的外敏性及放大效應。我們還發(fā)現(xiàn),治療同一種疾病,在同一穴位上用藥不同,療效也有差異。如同為治療哮喘的貼敷方,哮喘丸(白芥子、元胡、甘遂、細辛、丁香、肉桂、生姜汁)的療法就明顯優(yōu)于哮喘糊(天南星、白芥子、生姜汁),說明藥性也起著一定的作用。有的根據病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貼敷部位或穴位,則更顯示出穴位和經脈的作用。如咳嗽貼天突。定喘、肺俞有顯著療效,而貼敷它穴或非穴位則療效不顯;遺尿、痛經貼敷首選神闕穴。

  這說明,穴位貼敷作用于人體主要表現(xiàn)是一種綜合作用,既有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藥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況下往往是幾種治療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補充,共同發(fā)揮的整體疊加治療作用、首先是藥物的溫熱刺激對局部氣血的調整,而溫熱刺激配合藥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藥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藥在溫熱環(huán)境中特別易于吸收,由此增強了藥物的作用、藥物外敷于穴位上則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fā)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地發(fā)揮了行氣血、營陰陽的整體作用。

作用特點
(一)作用直接,適應證廣

  穴位貼敷療法通過藥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過透皮吸收,使局部藥物濃度明顯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較為直接,其適應證遍及臨床各科,“可與內治并行,而能補內治之不及”,對許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顯著功效。
(二)用藥安全,誅伐無過

  穴位貼敷療法不經胃腸給藥,無損傷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臨床應用時出現(xiàn)皮膚過敏或水泡,亦可及時中止治療,給予對癥處理,癥狀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繼續(xù)使用。
(三)療效確切,無創(chuàng)無痛

  貼敷療法集針灸和藥物治療之所長,所用藥方配伍組成多來自于臨床經驗,經過了漫長歲月和歷史的驗證,療效顯著,且無創(chuàng)傷無痛苦,對懼針者,老幼虛弱之體,補瀉難施之時,或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癥,尤為適宜。

]]>
http://www.zouche.com.cn/?feed=rss2&p=176 0
2011年“三九”天灸治療時間 http://www.zouche.com.cn/?p=174 http://www.zouche.com.cn/?p=174#respond Mon, 20 Oct 2014 14:56:32 +0000 http://www.euku.net/huaao/?p=174 2011年“三九”天灸治療時間

引九:2011年12月13號 農歷十一月十九 周二

一九:2011年12月22號 農歷十一月廿八 周四(冬至)

二九:2011年12月31號 農歷十二月初七 周六

三九:2012年01月09號 農歷十二月十六 周一

加強:2012年01月18號 農歷十二月廿五 周三

]]>
http://www.zouche.com.cn/?feed=rss2&p=174 0
2011年“三伏”天灸治療時間 http://www.zouche.com.cn/?p=172 http://www.zouche.com.cn/?p=172#respond Mon, 20 Oct 2014 14:56:02 +0000 http://www.euku.net/huaao/?p=172 2011年“三伏”天灸治療時間

伏前:2011年07月04號 農歷六月初四 周一

初伏:2011年07月14號 農歷六月十四 周四

中伏:2011年07月24號 農歷六月廿四 周日

加強:2011年08月03號 農歷七月初四 周三

末伏:2011年08月13號 農歷七月十四 周六

加強:2011年08月23號 農歷七月廿四 周二

溫馨提示:在治療時間方面,我們發(fā)現(xiàn)除了在三伏天(庚日)貼藥外,在三伏天的次日(辛日)貼藥治療,同樣可以獲得滿意的療效。

]]>
http://www.zouche.com.cn/?feed=rss2&p=172 0
2010年三伏天灸時間表 http://www.zouche.com.cn/?p=166 http://www.zouche.com.cn/?p=166#respond Mon, 20 Oct 2014 14:54:05 +0000 http://www.euku.net/huaao/?p=166 2010年7月19日——2010年7月28日(頭伏)

2010年7月29日——2010年8月7日(中伏)

2010年8月8日——2010年8月17日(末伏)

]]>
http://www.zouche.com.cn/?feed=rss2&p=166 0
什么是”三伏貼” http://www.zouche.com.cn/?p=154 http://www.zouche.com.cn/?p=154#respond Mon, 20 Oct 2014 14:50:31 +0000 http://www.euku.net/huaao/?p=154 “三伏貼”是中醫(yī)最具特色外治法中的一種,在“三伏天”乘著伏天陽氣最旺盛、人體經絡疏松之時,通過藥物敷貼手段以達到調節(jié)人體臟腑功能,增強抵御疾病能力的目的。該治法運用藥物調節(jié),配合季節(jié)的變化,輔以養(yǎng)生之道,使人體內的“陰陽”達到自然的平衡,達到鼓舞正氣、驅逐宿邪,增強自身抵抗力,使疾病緩解的效果,在預防和治療慢性病方面,有著獨到的優(yōu)勢和療效。所以中醫(yī)有”冬病夏治三伏貼敷”的說法。

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以《易經》中的“子午流注,適時開穴”理論為指導選取穴位貼敷,不僅利于發(fā)揮藥物吸收、經絡調整、局部刺激等多種治療作用,還能達到扶正祛邪、補肺健脾、益腎平喘的目的。

]]>
http://www.zouche.com.cn/?feed=rss2&p=154 0